名師簡介:畢業于北京理工大學,現任福州大學產品設計系教師,個人設計作品獲得IF、Opus-design等國內外工業設計獎項十余項,多次指導學生參加臺灣光寶創新獎、世界華人創新設計大賽等競賽,并獲得優秀指導老師稱號。
設計觀點:衣食住行的進化論就是設計。
個人榮譽:2016.10作品”三相滅火器”獲2016福建省海峽杯工業設計(晉江)大賽(銀獎) 2015.11作品”雙模式電筒”獲第二屆海峽兩岸(漳州)工業設計大賽(一等獎) 2014.11 獲第六屆中國用戶體驗設計大賽(優秀指導教師) 2014.8 作品”LBS手持滅火器” 獲臺灣光寶創新獎(銀獎) 2012.12 2012作品\\\\\\\"鬧鐘叫醒你的胃\\\\\\\"獲醒獅杯國際家電及消費電子產品創新設計大賽(最具投資潛力獎) 2012.8 作品\\\\\\\"環保簡水表\\\\\\\"獲臺灣光寶創新獎(最佳設計理念) 2011.10 \\\\\\\"E-Touch公交站優化系統設計\\\\\\\"獲得2011美鋁創新設計大賽(三等獎) 2010.9 \\\\\\\"911巡邏攝像頭\\\\\\\"獲2010小欖鎮首屆\\\\\\\"小欖杯\\\\\\\"工業設計大賽(銀獎) 2011.3 \\\\\\\"Interactive & Traffic lights_\\\\\\\"獲德國IF Concept award 300 2011.8 獲得臺灣光寶創新獎(優秀指導教師) 2010.8 \\\\\\\"希望工程兒童本\\\\\\\"獲第二屆昆山杯筆記本設計大賽(銅獎) 2010.8 \\\\\\\"Myopia & Presbyopia Glasses\\\\\\\"獲日本Opus-design(優勝獎) 2010.6 獲得世界華人創新設計大賽(優秀指導教師)
納金網:
您對設計最基本的看法是什么?
汪少烽:
同唱國際歌,回蕩真善美。一方面,設計師要挖掘社會潛在的需求并用適當的載體來滿足改善它,另外一方面,設計師要與時具進地利用新技術,新潮流創造新需求與新物種。
納金網:
您2014年的設計作品”LBS手持滅火器” 獲臺灣光寶創新獎銀獎,今年又以“三相滅火器”獲2016福建省海峽杯工業設計大賽銀獎,您如此鐘愛設計滅火器的原因是什么?
汪少烽:
設計的價值源自于用戶的肯定,所以我更希望關注公共設施的改善,無障礙設計與環保設計之類側重社會效益的課題。因為你的用戶基數與黏度越大,你的設計價值就越被放大,這同時也是設計師的基本社會責任感,所以我偏好類似安全設計,生存設計設備的課題。任何偉大的技術或風格潮流都是物化載體的進程。技術風起云涌,潮流波濤澎湃,在各種名利誘惑下,設計師如何保持自己的反思性與價值感呢?我認為回到事物的本質是設計的出發點,所以對于具有人文探討價值與社會反思引導類的產品也特別能吸引我。
最后,我糾結的是設計滅火器是不是都能拿銀獎?(手動問號臉)
納金網:
請簡要的和我們介紹一下2016年海峽杯工業設計大賽獲獎作品“三相滅火器”。
汪少烽:
這件作品其實兩年前的作品了,啟發是LBS手持滅火器,再此感謝2014光寶給予的肯定,當時想換一個角度做一個姊妹篇。LBS滅火器更多是從人機功能主義的角度切入,而三相滅火器更多是從體驗和互聯網+的角度切入。
(1)它最大的賣點是將傳統的滅火器從公共設施變為個人安全助手,我們將二維碼印刷在樓下消防栓上,滅火器啟動的一剎那,本小區住戶手機會即刻警報,安全撤離。這也是未來的趨勢,線下實體功能更多會轉移到線上虛擬功能。
(2)造型上考慮不同的火源需要不同的滅火膠囊,例如水型滅火器不能用于電子產品的救援;泡沫滅火器也不建議用在文物上;分而治之的模塊化理念。當然,在創作的過程中也要時刻保持反思性,如果現在讓我來做肯定又不一樣了,因為我后來發現1211型滅火膠囊已經逐漸停產了,所以任何的設計都是要與時具進的,同時也要保證差異化。
汪少烽老師在介紹他的作品“三相智能滅火器”
納金網:
您近幾年都有指導學生參加國內外的設計大賽并且均取得不錯的成績,有沒有什么秘訣可以和大家分享一下?
汪少烽:
秘訣就是帶著你設計的觸角回到生活中去感受不完美并引導它,任何的理論其實都需要在生活中才能生根發芽,成長價值。
(1)設計要有保鮮性!你的作品也要與時具進地活在當下,并眺望未來。所以,我建議對競賽有興趣的小伙伴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多關注國內外時事潮流,多看看心理學,管理學與經濟學,交叉學科始終是新物種的優良土壤。
(2)尋找標準!社會是標準化的產物,包括我們理解的審美與性能優劣,背后都是有標準的,你需要透過表象去掌握背后的規律性,例如有些政府主導的競賽希望得到宏觀的戰略設計,一些企業主導的競賽希望得到微觀的戰術設計。所以,看清楚標準再行動也不遲。
(3)量變引起質變!我相信有志于參與比賽的小伙伴都是有理想與專業興趣的。那么,問題來了,你的專業性與優越度如何體現?我認為首先要具備設計思考能力,你的造型背后必須有不可推翻的理由在支持著;其次設計表達能力要到位,如果你連一個漸消面與多管連接的造型都表達不好,那么建議先練好手繪與軟件。所以這是一個成長的過程,不可拔苗助長,量變引起質變。過早的參與反而會打擊設計的積極性,這時候建議多找學長或導師咨詢,少走一些彎路??傊痪湓?,多看多練多反思。
納金網:
您連續兩年作為指導老師帶領學生參加“海峽兩岸大學生工作坊”的初衷是什么?是否有達到您要的效果呢?
汪少烽:
工作坊是一件政府,企業與設計師共贏的積極事業,在此,要感謝晉江政府部門與企業給予的平臺與機遇。能夠參與其中是一種榮幸,初衷當然是希望力所能及協同企業來完善產品系統并創造經濟價值,此外,如果能在互動過程中探索未來的產品戰略方向或者讓企業覺得設計是未來的競爭力那就再好不過了。
最終的效果我覺得達到預期成果,但還可以做得更好,我們一直徘徊在當下商業性與未來前瞻性之間,與企業在摸索的過程也逐漸掌握了一些規律性與經驗,這些都是設計思維層面的收獲。
納金網:
據我所知,您也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請介紹一下您工作室的設計理念。
汪少烽:
沒有什么特定的設計理念,做工作室的目的其實是多年設計思想的實驗室,學以致用,行知合一。如果一定要扯點理念,我希望與所有設計師共勉:設計師與委托企業其實是同盟的關系,通過我們的合作,讓用戶重新認識他們需要什么樣的產品。從價格設計到價值設計的這條路,需要我們攜手共創!
汪少烽工作室:www.soloee.com
納金網:
如果不做產品設計的話,您會做什么?
汪少烽:
沒有如果,做好當下。要是有更好的如果的話,早就轉行了,心里面要是藏著如果會降低幸福感,要么做好,要么離開。
納金網:
最后,請推薦一本書給所有學習產品設計的同學們。
汪少烽:
推薦我的啟蒙讀物:柳老師的《事理學論綱》。
您還未登錄
全部評論:0條